專家研討中國茶產業發展模式
2月9日,以創新一種模式、發展一個行業為主題的“佰京五品茶城發展模式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行。本次會議由河北省茶葉流通協會和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共同主辦,業界專家、企業家及媒體記者出席會議,并圍繞中國茶產業發展進行了研討,會議由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主編安明霞主持。
會議現場,身為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專委會副主任、河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佰京茶園董事長的溫子華,現場向各位來賓闡述了他的“佰京五品茶城”的現狀和發展模式。
溫子華從中國茶行業“小、散、亂”的現狀分析入手,結合自己從業29年的實戰經驗,首先認為茶行業的產區中小企業一是走不出來,二是走出來后很難取勝,三是即使中小企業有一點小小的收益,但在眾多大品牌、實力雄厚的企業面前也會顯得非常的弱小。而在銷售市場,目前我國茶葉銷售市場的運營模式和經營場所大致分為以下三種:一是存在于各個城市的茶葉批發市場的單打獨斗的個體戶,茶葉品質難以保證,二是以連鎖店和專賣店形式出現的臨街店鋪,這些店鋪位置好、面積大、廣告宣傳力度大,但由于運營成本高,茶葉銷售價格就高,過高的價格阻礙了茶葉消費。三是在其他領域發展的如火如荼的電商,由于茶葉是體驗性非常強的商品,目前全行業電商年銷售額依舊沒有占到茶葉總銷售額的10%。按照目前中國茶葉市場現狀,占有行業主體的中小微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才能規避風險取勝?結合中國茶行業目前發展現狀,溫子華提出打造茶行業的“國美模式”,即產區和銷區聯手打造“五品茶城”(即名品、真品、合格品、優質品、消費者滿意的產品)的行業聯盟模式,這才是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優質產品和市場對接的真正出路。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市場專委會秘書長朱仲海指出,中國茶產業當前存在的幾個顯著問題:行業總體來看普遍產大于銷,庫存壓力較大;產業渠道上下游信息不匹配,商家無法有效地把商品信息傳遞給消費者;行業鏈條各環節獲益不均且不高。溫總提出的“五品茶城”的發展思路,符合當前行業發展大方向,因而我覺得非常值得探討和觀察。我個人認為,如果要集中產品茶葉和品牌,統一管理,就需要平臺對商家和消費者負責,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出發思考該如何打造產品,體現產業價值,為行業發展帶來動力;目前國家正在實行的鄉村振興戰略,讓城市文化和包括茶元素在內的農村文化相結合,也會是很好的茶消費引入點。
農業部農村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產業室主任劉年艷指出,茶行業得到國家的重視,它不僅代表一個行業,更是一類文化現象。農業部很支持茶業的發展,很多報告中頻頻提出涉茶相關建議。建議茶行業學會利用農業結構性改革,打造現代茶葉產業,結合供給側改革,創造市場消費新需求,構建多元化、多主體的現代市場,推進茶行業高效能的新發展。
劉年艷認為,為了更好地發展茶行業,我們一定要立足新時代——全球化、智能化以及以鄉村振興為主體的社會大變革的到來,面臨這樣的時代,“看未來、看世界、全球化、生活化”這12個字,我認為可以作為茶葉走出當下窘境的一個方向。比如,茶文化應該成為中國茶全球化的一個窗口,但是目前我們的茶文化走的是復古路線,沒有立足當下,這就偏離了“未來、生活”的標準。同時,我們要用先進的眼光重新審視行業的每一個環節和成員的價值。市場環境、門店、服務、產品等各要素,他們在新時代應當以什么樣的姿態肩負起銷售的責任,這是需要思考的。在鄉村振興倡議中,有兩點茶產業要格外留意:茶葉生活方式和產業創新。前者的本質是休閑娛樂,后者是激活行業,都是對鄉村振興的執行,同時也是對茶文化和農村文化的傳承。
中國社科院茶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陸堯認為,茶城、政府、茶商、媒體、消費者,是茶城對外維護打造好自己形象的五要素。但同時,茶城的內功也要做好:環境舒適宜人、干凈整潔;協助茶商做好法律保護工作;引導商家培養市場意識,用好茶吸引消費者,用暖心的服務留住消費者。
蒙頂山茶葉交易所http://www.yuzeyuancy.com/

相關閱讀
- 暫無相關閱讀